帶baby出國旅遊的千百個理由!
剛生寶寶的時候,經常聽到這些好心的建議~
"小孩還小,出國去旅遊,不會有記憶的啦!";
"這麼小帶出去,浪費錢,長大全部忘光光,而且找罪受"!
當下,我心裡很反骨的想著"小孩沒有記憶,但我有啊!
我會記得她某年某月某日,站在薰衣草花田裡的模樣,在迪士尼樂園裡笑開懷、彷彿陽光一般的笑顏!
這些記憶一定會是我心中永遠無價的寶藏啊!"
於是暗自告訴愛旅行的自己,
"不管到哪裡,寶寶都是我的旅行夥伴!"
大手牽小手第一次搭飛機囉!
在大女兒可樂妹剛滿一歲不久,
就決定單獨帶著寶貝挑戰出國旅行,
第一站勇闖度假天堂-峇里島!
這次和寶寶旅行的初體驗,記憶之美好,令我上了癮!
孩子在沙灘間笑得比陽光燦爛
在泳池畔調皮逗趣地耍寶
之後每次旅行記憶中的歡樂畫面,截然不同!
東京迪士尼看到公主現身的興奮~
新加坡動物園餵食長頸鹿的驚奇~
紐約中央公園打雪仗的歡樂~
把一段段回憶,文字化、圖片化記錄下來,不都是我人生最寶貴的資產嗎?
寶寶出國第一站:度假天堂-峇里島
寶寶的旅遊記憶像鴨子划水
曾經看過輔大家兒系涂妙如教授在報導中表示:
"對旅遊的片刻記憶,幼兒想不起來,但也忘不掉,只是說不上來。
等到進入學習階段,幼年時的旅遊記憶,會蹦的一聲跳出來,
讓孩子擁有觸類旁通的能力,成為學習的養分。"
報導中還指出:
"六歲前,是孩子認知系統快速發展的時期,
帶孩子出遊,眼睛所見、耳朵所聽、親手觸摸與操作,
都是以感官和身體,親自感受與認識這個世界,這些記憶會刻印在孩子的腦海裡。"
基於這種種理由,怎能不帶寶寶旅行去?
猶記自己帶著一歲七八個月大的可樂妹
單打獨鬥自助行 勇闖北海道看櫻花時
在前往“羊之丘”看羊咩咩的車上
我給他一片餅乾時
令我永難忘懷的場景出現了
原本只會說“爸爸” “媽媽”疊字的寶寶
口中居然蹦出流暢的完整語句~”媽媽我愛你,媽媽謝謝你"
我當場感動到熱淚盈眶
因為我參與了孩子的重要時刻
深深覺得
很多時候 外在環境的刺激下
小孩腦中很多開關
不知不覺中 就被瞬間打開了
而且還能夠培養觀察感受的敏銳度
像是大女兒五歲多到新加坡過年
了解到不同國家 即時也是華人居多的世界
但過年習俗還是有所不同
寶寶行前評估ABC
1.年齡和健康狀況
寶寶不是一出生或剛滿月,就適合出國旅遊的,
我看過有醫師在文章中指出:
"太小的baby抵抗力不足,容易水土不服或是感染疾病,
建議至少等到孩子三個月大之後再帶出門。"
還有醫師的說法是,"寶寶在四到六個月,視力逐漸成熟,
但是這個時候的寶寶應該還不太能享受出國旅遊的樂趣,
建議等到約一歲半,自己會走路,也懂得玩的時候,比較恰當!"
其實各有各的觀點和考量~
以我自己的親身經驗,兩個女兒的出國首發年齡,
就因為實際狀況條件不同而有所差異!
2.防疫問題考量
生活中,只有大女兒的時候,
當時身為新手媽媽,考慮的比較多,
一直等到她一歲多,會走路,已經不喝母乳改喝奶粉,嬰幼兒階段的疫苗項目也接種完整後才帶出國!
要是疫苗還沒接種完成,那麼建議旅遊地以先進國家優先,避免過多的傳染病問題,也有較完善的醫療系統可以協助!
3.母乳寶寶&奶粉寶寶
母乳是那種如果你不按時出貨,大腦就以為你不需要,會讓它斷貨的產品,
所以停餵後,寶寶已經改喝奶粉,便於隨地沖泡,再計畫帶孩子出國,當然會方便許多!
但要擠奶的媽媽,也不一定就此禁足,
或許可以考慮渡假村的行程,想擠奶.餵奶隨時可以回到飯店房間,不怕斷貨!
如果要直接親餵寶寶,
就要考量旅行國家,例如東南亞部分國家的民情風俗和法令,
不見得和台灣一樣大力推廣母乳親善環境,
不是走到哪裡,就能敞開衣襟餵到哪,這些民情風俗也要考量進去的
3.寶寶會不會走路,爸媽輕鬆度大不同!
孩子會走會站後,負擔真的比較小,適合他的場合也會多很多!
但是我的小女兒半歲大,就跟著愛玩的爸媽和姐姐,到北海道滑雪渡假村去玩~
嗯!她不會走,還不能享受戲雪樂趣,只能和雪人合照!
還好這個地點還算適合這種小嬰兒,
嬰兒還有大型人工泳池可以體驗游泳樂趣!
重要的是~長大後,她也可以在我們的旅遊相本中,找到自己的蹤影,
讓爸媽姐姐用說故事的方式,讓他感受到,這個家是一體的,
小baby如她,也不曾缺席!
她的出國月齡,足足提早姐姐半年之多!
只是要多考慮旅遊形式,可能比較需要傾向"渡假村模式",
日行萬里路的"背包客模式",可能真的會讓爸媽累壞喔!
所以囉!帶寶寶出國,不同的家庭、不同的寶寶,適合的年齡和方式都不同,沒有絕對的界線!
六個月大的寶寶,行程計劃得宜,也能玩得很happy喔!
分享這些行前評估經驗之後,下一步就是要幫寶寶辦護照囉!
護照辦理,自從晶片護照登場後,也是眉眉角角一堆,
可以參考另外這篇 輕輕鬆鬆自己幫寶寶辦第一本護照~DIY程序全攻略